台北捷運今年把驗票系統由磁卡更換為非接觸代幣式,最大的原因是硬幣式的驗票系統消耗成本較低,一個代幣平均可以用個3萬次,而磁卡平均只能使用不到2000次,據說這是捷運公司到大陸偷學回來的。
改成代幣式的驗票方式,其技術與原本的悠遊卡原理是一樣的,都是採用RFID無線射頻技術,達成非感應式的快速驗票模式。其實改成代幣降低消耗成本的方式是不錯,但使用的過程設計上實在有很大的瑕疵。常常看到一些第一次搭捷運的人,拿著代幣站在驗票閘門口,一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狀,不知道要怎樣才能進去,因為他看到別人都用錢包、袋子刷刷刷就進去了(悠遊卡),實在也想不到手上的代幣也可以這樣刷。好不容易在熱心人士提醒下感應完進站了,要出站時又站在閘門那狐疑一番,剛剛用刷的進來現在怎麼沒辦法刷了啊?很難體會出站時是要用投幣回收的方式。
一個系統在設計上最好是能夠符合人的行為與思考模式,像捷運的代幣就是一種違背人類思考的設計,進與出的方式迥然不同,第一次使用一定會被搞混,大概是沒經過一般使用者驗證回饋就直接上了,亦或是老大心態覺得無所謂,反正你就是要給我適應,我捷運公司方便管理就好。搭捷運會使用代幣的人大多是外地來或第一次搭捷運的,而一個新的系統使用者90%是不會先看說明書的,卡在閘門那裡被後面的人發出”嘖嘖嘖”不耐煩的聲音就不足為奇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