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晨的風吹過奧林匹克公園的銀杏林,金葉抖落,像這座城市給的第一聲輕語。沿著北中軸行走,一路看著北京在秋光裡舒展,現代與古都交疊,街景在樹影中閃動……。
DAY 4|10/27(一) 奧林匹克公園 + 什刹海公園 + 牛街
- 上午:奧林匹克公園-銀杏林、紅葉
- 下午:北中軸線徒步
- 傍晚:什刹海公園(湖畔散步、銀錠橋夕照)
- 🍴 早餐:尖子尖牛肉麵
- 🍴 午餐:東來順涮羊肉
- 🍴 晚餐:牛街小吃
- 🏨 Park Plaza 王府井

↑↓ 早餐來吃飯店對面的尖子尖,早餐除了一般的豆漿、燒餅、包子外,還有牛肉麵可以吃


↑↓ 早餐直接在櫃臺選要吃的,有現成的跟現點現做


↑ 豆漿包子配酸奶是基本款

↑ 尖子尖除了烤串,它家的牛肉麵也很有名,是很多北京在地人會選的「重口味、醒腦系」早餐

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位於城市北部,是 2008 北京奧運的核心區域。它不只是一個體育場館,而是「北京現代化城市形象」的代表。大片綠地、湖泊、開闊大道與未來感建築彼此交織,讓這裡成為北京人散步、跑步、看銀杏與紅葉的最佳城市公園之一。

↑ 奧林匹克塔,由五座獨立塔樓並排組成,高度依序遞增,如一支延伸的金屬序列。五塔象徵奧運五環,塔頂圓形結構如「火炬」與「花朵」

↑ 秋天的各種顏色:綠、紅、橙、黃

↑↓ 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麼美的銀杏林,深深駐足不忍離去(有個小孩在旁邊一直講「好美喔」!大概講了20遍)



秋天的奧林匹克公園的有一種金色的安靜。銀杏把這裡舖成大道,風吹過時像一陣輕微的掌聲。鳥巢在遠方閃著金屬光,現代與自然在這裡靠得很近。北京的秋天,不只在古都的紅牆裡,也在這片黃澄澄的金色森林裡。

銀杏,秋天最溫柔的金色奇蹟,活化石般的古老樹種。銀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樹種之一,已有 2.7 億年歷史,在恐龍時代就已存在,被稱為植物界的「活化石」。它歷經冰河時期而未滅絕,是自然界極少會「從古生代走到今天」的生物。

銀杏葉扁扇形、邊緣微波,是植物界極其獨特的形狀。在秋天,葉綠素退去後,黃色素浮現,整棵樹就像被染上了金色。光照角度一轉,銀杏樹就整棵發亮,像一團被陽光點燃的金色火焰。

↑ 它的果實有種特殊的味道,發酵後的果實味,講白了就是那種垃圾車的味道

↑ ↓ 銀杏的黃不是熱鬧的顏色,而是安靜、溫柔、慢慢亮起來的光


↑ 銀杏與我的影子(怎麼有點怪怪)

2008 年對北京而言,不只是一場奧運,而是一場徹底的城市重生。在此之前,北京是一座古老而龐雜的城市:胡同縱橫、城區老舊、交通擁堵、城市邊界模糊。而奧運成為推動一切變革的契機,一個讓北京從「老城」走向「世界城市」的轉捩點。

↑鳥巢(國家體育場),2008 奧運開閉幕式舉辦地,外觀以巨大的鋼結構交錯,如同鳥巢編織般。目前部分開放參觀,晚上可以有極佳夜景欣賞

↑ 水立方(國家游泳中心),外觀像透明的「水泡」結構,是2008奧運跳水、游泳比賽場地。晚上會亮起藍色燈光,如同一塊光的水晶。如今內部改為水樂園和商業空間,是親子與年輕人最愛的景點

中軸延長線(景觀大道): 奧林匹克公園是北京古老中軸線的現代延伸:北、中、南三段串連起來,像是從「紫禁城 → 景山 → 奧林匹克公園」的延伸故事。在這裡散步時,其實正在走北京的「現代中軸」。如今,我走在奧林匹克公園的銀杏大道上,看到的不是過去或現在,而是一座城市在十年之間長出的新靈魂。


↑↓ 北京的景點常會看到這樣的小紅(黃)帽,類似台灣的里民活動,姥姥爺們進京城來體驗體驗


百年老字號的清真涮羊肉,創於 1903 年 的東來順,是北京「銅鍋涮羊肉」的代名詞。相比前門大街的老店,購物中心分店更方便、空間更明亮、環境乾淨清爽,非常適合作為旅途中快速又有品質的午餐選擇。






↑ 大眾點評上買的雙人套餐

↑ 選用清真上等羊肉,切片如紙、薄而均勻,放入銅鍋滾湯裡一兩秒,就能吃到入口即化、鮮嫩無膻味的口感

↑ 加點的羊肉串,不過感覺昨天吃的尖子尖羊肉串比較好吃XD

↑ 加點的奶皮子酸奶,來本京似乎每天都要吃上一個

↑ 永和豆漿也來北中軸插上一腳
離開奧林匹克公園,搭著8號地鐵直接來到十剎海。

什刹海位於北京老城中心,是由三個湖連成的水系:前海、西海與後海。它就像北京城的「天然客廳」,歷史、胡同、市井、酒吧、夕陽、划船、茶館……,全部聚集在這裡。它不是公園,而是 整片老胡同與湖泊構成的生活區域,有700年以上歷史,是北京最有煙火與故事感的地方。


元代這裡是皇家水運碼頭,古時叫「積水潭」,是元大都時期的水運終點,南方貨物都在這裡卸船。 明清時期,是王府與名人聚集地,周邊散落著:恭王府、容王府、寧王府、松藩使館,以及老北京核心胡同群(後海、煙袋斜街)。什刹海就是北京最真實的「老城風味」,目前是頗受歡迎的休閒區,傍晚散步、划船、拍夕陽、酒吧街夜生活,都是北京人的「小確幸」。

↑ 銀錠橋(夕陽最佳點),「一臂抱三海」的小橋

↑↓ 後海酒吧一條街,白天清靜、晚上熱鬧。坐在湖邊酒吧喝杯飲料非常愜意

什刹海的胡同人潮有點讓人吃不消,餐廳也有過度商業化的感覺,不是很喜歡,決定轉戰牛街來吃晚餐。(地鐵6號線轉19號線)


牛街位於北京西城區,是全北京最大的穆斯林聚居區,也是中國北方伊斯蘭文化最濃厚的街區之一。如果後海代表老北京的煙火,那牛街就是老北京的「異域風味」與 清真飲食之都。牛街是北京人心目中的「美食寶地」,尤其是清真老字號,口味乾淨、食材紮實、有北方豪爽感。

↑ 洪記的包子、羊肉串都是必排的街頭小吃

↑ 北京烤串分兩派:炭烤(味濃,有焦香味)、電烤(火候均勻,不會糊)。洪記採用的是傳統電烤 + 手翻串,技術門檻其實不低,要把羊肉烤到「外焦脆、內多汁」才算高手。

↑ 不腥、不柴、不膻,肉邊微焦、肉心仍保汁,香氣非常乾淨,真的是蠻厲害的烤羊肉串(我不大敢吃羊肉,但這我推)

↑ 洪記茶坊的這杯:茉香京白梨,也是一絕,好喝

↑ . 牛街清真超市(牛街超市),烤串、熟食、糕點超級多,烤羊腿、牛肉乾、炸糕都是傳統必買

↑↓ 馬記冰糖葫蘆,搶到今天的最後倒數第三根

牛街不像後海那樣觀光化,它保留了 真實生活氣息:穆斯林阿姨戴著頭巾逛超市,清真寺的宣禮聲隱約傳來,小吃攤飄出孜然與牛肉香,生活節奏比其他老北京區域慢一些,這裡是北京少數能看到「另一種北京」的地方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