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AY3-帝都秋色 · 朝天壇:初遇金秋銀杏與北京烤鴨

清晨的北京,空氣裡帶著銀杏的特殊氣味;天壇的圓穹在陽光下閃著深藍的光,回音壁低語,祈年殿靜默。午後的前門大街人聲鼎沸,烤鴨的香氣與秋風交織……。

DAY 3|10/26(日) 天壇 + 景山公園 + 前門大街

  • 上午:天壇公園(祈年殿、回音壁)
  • 下午:天壇公園(天壇、齋宮、雙環亭)
  • 前門大街 傍晚:景山公園
  • 🍴 早餐:味多美(三明治、漢堡)
  • 🍴 午餐:全聚德(前門大街創始店)
  • 🍴 晚餐:尖子尖烤肉串
  • 🏨 Park Plaza 王府井

↑ 味多美是北京的本地烘焙品牌,最早一批走「歐式烘焙 × 本地創新」路線的連鎖麵包坊,在北京各商圈、地鐵口、社區幾乎隨處可見

↑ 北京秋天的早晨,拿著一份味多美漢堡三明治、配一杯咖啡,是當地人最日常卻最真實的「京味開場」

天壇公園是北京最具象徵性的古建築群之一,不僅是世界文化遺產,也是中國古代「祭天文化」的最高代表-融合了帝王氣勢、哲學思想與自然美感。

↑ 七星石,清代乾隆年間曾重修並補定其位,而後至民國被拆散、遺失數塊,現存多為後期「按圖復原」。

七星石原為明嘉靖年間修建天壇時所設,用以象徵「天象對應、鎮護壇氣」,是古代風水師為呼應「天人合一」「斗轉星移」而設。這七塊石頭代表:北斗七星主宰天運、四時與帝王之命。古人相信若在祭天之所設「斗形鎮石」,即可使天地之氣順暢、國運長久。

↑↓ 周圍古柏參天,其中有數株被列為「九百年以上」的神樹。樹上還植入監控用的晶片

↑ 祈年殿,皇帝春天祈穀求豐收之所。以前玩世紀帝國時,代表中國文明的標誌型建築

↑ ↓ 三層藍琉璃圓頂,代表「天之三層」。整座建築無一根鐵釘

祈年殿內(目前只能從門外探視),殿心放置一張紅色神龕桌,上立「皇天上帝」神位牌。祭典時,皇帝會在神位前跪拜三叩九叩。屋頂內側層層疊疊的藍金藻井,四根巨柱與對稱木樑,形成完美的圓心視覺。

↑ ↓ 皇穹宇,供奉祭天神牌位的殿宇,牆外環有「回音壁」之稱,聲音可沿牆迴響

↑↓ 圜丘壇,皇帝冬至日祭天之壇,三層圓台,由白石砌成,中間「天心石」能使聲音集中上傳

↑ 排隊站在天心石膜拜?這裡是皇帝每年冬至「祭天大典」時站立之處,是古代帝王「與天對話」的地方

古人相信天圓地方,而「圜丘壇」象徵蒼天,這塊石正好位於天地中軸線的交點,被稱為「天之心、地之中、人之位」。皇帝站在天心石上祭天,代表「居天地之間,代天宣德」。

↑ 遠處的北京第一高樓:中國尊

↑ 齋宮-皇帝祭天前齋戒修身之處,氣氛肅穆,講求「敬天以誠」

在古代,祭天是一件極嚴肅的大事。皇帝被視為「天子」,要代表天下萬民向天祈福。因此,在祭典前必須進行「齋戒」,這不是宗教行為,而是一種「儀式淨化」。齋戒內容包括:

  • 不得飲酒、食肉;
  • 不得親近妃嬪、談政務;
  • 每日更衣沐浴;
  • 閉宮靜坐、誦祝文、修身省心。

皇帝必須在齋宮居住三天,只有在身心俱淨後,才可登壇祭天。

清代乾隆皇帝極重視齋宮儀制,曾親筆題匾「敬齋致誠」。慈禧太后攝政時期,也曾在齋宮特設「香案」祈福。清末光緒年間,齋宮短暫被用作外賓休息處,後來在修復時才恢復原狀。

↑ 雙環萬壽亭,因亭頂相連如環,又寓「萬壽無疆」之意。乾隆帝為祝母后(崇慶皇太后)長壽而建此亭,因此後來被百姓親暱地稱作「雙慈亭」。

↑↓ 這裡聚集了一群穿著宮廷服裝的外拍人們

秋天時,雙慈亭周圍的銀杏與古柏金綠交錯,藍頂映著金葉,色彩極其柔和。風吹過時,兩亭間有著輕微回音,仿佛在低語,是天壇最詩意的角落之一。


↑ 下午,又來到前門大街,趁非用餐的離峰時間,找家烤鴨店來吃吃

↑ 午後的前門大街人潮依舊

↑ 全聚德(前門大街店),不只是吃烤鴨的地方,更是「北京味」與「老城記憶」的象徵。它既是全聚德的發源店,也是許多旅人「認識北京」的起點

↑ 點了個兩人套餐,除了烤鴨外,還有涼菜、熱菜與點心

↑ 試試用長焦拍店外邊挺拔站姿的武警

在清代,全聚德已是皇室與官紳喜愛的宴請場所;民國時成為政商名流與文人雅集的熱門餐館。如今更是外賓與遊客必訪的地標餐廳,見證北京從帝都走向現代的百年飲食文化。不過這幾年,烤鴨餐廳競爭激烈,諸多後起之秀也都表現不錯,這家老字號似乎逐漸被超越。全聚德依然是「老北京烤鴨」的象徵,但它如今更像一個歷史符號,而不再是「最好吃」的那一家。

↑「掛爐烤鴨」, 以果木(棗木、梨木)為燃料,明火懸掛烘烤。鴨皮酥脆、色澤金紅,油脂清香。

全聚德曾經無可取代。在上世紀 80–90 年代,它是接待外賓與國宴的指定品牌,「吃烤鴨必去全聚德」幾乎是共識。但隨著餐飲市場開放、年輕消費者追求更多元口味,全聚德逐漸被視為「觀光客餐廳」:價格高、分店多、味道穩定但少驚喜;本地人則轉向更創新、更講究火候與皮脆度的烤鴨店。

↑ 不到四點就開始有排隊用餐的人潮,老字號還是有其魅力

↑ 離開前門大街,前往景山公園看夕陽

↑↓ 搭地鐵到中國美術館站,沿著五四大街走到景山公園,沿路銀杏頗為金黃

景山公園位於北京內城南北中軸線上,是俯瞰故宮全景與北京中軸線的最佳觀賞區。登上公園制高點萬春亭,南望紫禁城,層層金頂在晴空下熠熠生輝;北瞰中軸線,一幅流動的歷史畫卷徐徐展開。當年起義軍領袖李自成攻破都城北京,明朝末代皇帝崇禎於四面楚歌之中在此自縊殉國,這歷史事件為景山增添了悲壯的色彩。此後,景山成為了明清兩代皇家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,並見證了多個朝代的興衰更替。

↑ 壽皇殿建築群為歷代清帝供奉及祭祖的重要場所

↑夕陽從西邊落下,整座紫禁城被餘暉染成橙紅色。

↑ 神武門上有著「故宮博物院」的郭沫若題字(時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) 不僅是招牌,更是「紫禁城從皇權轉為文化殿堂」的象徵。

神武門上的題字在夕陽光下閃著光,「故宮博物院」四個字,像是為這座城劃下的新生註腳。皇帝走了,權力散了,但紅色宮牆依舊。從此它所守護的,不再是天子之命,而是歷史與文化的記憶。

↑ ↓ 要在這裡拍照可是人潮洶湧、競爭激烈

↑ 入夜後的故宮,每週五、周六晚上會點燈,今天週日沒有,大家可以回家了


↑↓ 回到飯店,到附近的尖子尖吃吃宵夜,羊肉串也是京味宵夜代表

↑ 順便去附近的智能櫃取先前買的東西,但搞不懂為何沒有取貨代碼,搞半天原來是我填錯手機號碼,一直都沒收到

↑↓ 飯店有提供洗衣機可以使用,免費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Copyright © 2023 Journey Blog Pro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