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l與AMD永無止息的競賽

突然在104裡發現前一份工作時莫名其妙的情況下寫出來的文章……。


就整個PC產業的發展來看,CPU無疑的是整個產業的火車頭產品,有了新的CPU技術,才會有接下來與其對應的系統晶片組、記憶體規格、作業系統、軟體,乃至於週邊設備等等,無一不與CPU的發展技術套上生命共同體的鎖鍊。每一個CPU架構的更新,均是代表著硬體架構不斷翻新的歷程,對於PC使用者來說是件很興奮卻又沮喪的事情,興奮的是新規格技術帶來更多更快的運算能力,而沮喪的是不久前才剛買的硬體又變成二線產品了。這也同時說明了PC資訊產業長江後浪推前浪、技術日新月異的現象。

 

CPU的前世今生

1970年,Intel推出第一顆內含2250顆電晶體、16pin接腳,工作時脈為108kHz的4位元中央處理器4004,之後陸續推出200kHz工作時脈的8位元8008、2MHz~3.125MHz工作時脈的8080、3MH~6MHz工作時脈的8085,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將處理器的工作時脈一舉推到10MHz。1984年Intel推出了16位元的80286中央處理器,PC架構進入所謂AT時代,同時也是個人電腦開始真正普及、進入家庭的開端。由於法律規定數字不能當作產品的商標,於是Intel在1993年推出一項石破天驚的產品,產品名稱捨80586取名為Pentium系列,從此開創Intel稱霸CPU市場長達十年的光景,而Pentium這個處理器商標也一直沿用了13年,直到最近推出的Core 2 Duo之後才正式宣告走入歷史。

 一開始由於市場尚未成熟,為了讓x86架構更加速地普及市場化,Intel會授權其他的CPU製造商製造相容的x86架構處理器,而AMD原本就是一家開發製造Intel相容處理器的公司。不過在80386之後,Intel便不再授權其他廠商製造CPU,AMD也至此開始轉型自己設計製造CPU了。AMD於1995年推出的486DX與486DX4,其高於Intel的工作時脈以及運作效能想必讓許多DIY玩家印象深刻。而在Pentium系列推出大受好評之後,AMD也被迫推出K5處理器,但K5家族的PR75/90/100與同時脈的Pentium相較之下無法匹敵,打出的「時脈不等於效能」市場策略也顯得力不從心。一直到K6出現之後,在運作效能上才有了大幅度的進步,而K7的出現更是讓對手Pentium III疲於奔命,只是運作時過熱的問題一直為人所詬病。2003年,AMD終於克服了萬般困難,推出發展了將近四年的秘密武器K8處理器,創新的x86-64架構、整合記憶體控制器、Hypertransport傳輸匯流排的強化,讓AMD的市佔率不斷攀升,著實讓沈浸在Pentium榮景裡、墨守成規的Intel挨了一記悶棍,趕忙開始新產品研發以及擬定新的市場策略以做因應。

 

 Core 2 Duo or Call to Death?

由於市場策略以及產品競爭需求,Intel不斷地在提高CPU時脈上做努力,同時開發雙核心、多核心架構來解決運算能力的需求。此舉固然讓效能往上提升,但沒有好好思考翻新CPU的整體架構,純粹是在製程、封裝上做文章,所產生的後果便是高耗電、廢熱處理不彰的問題。這現象在Intel前一代的產品普遍存在,尤其是Pentium D與Pentium Extreme Edition耗電量更高達130W,被玩家戲稱為是吃電大怪獸。有鑑於此,全新架構的Core 2 Duo在上市之初便打出”Energy Efficient Performance”的訴求,由此可見低耗電量、低時脈高效能已成為市場的主流需求。

簡單來說,Core 2 Duo是融合了桌上型處理器的NetBurst架構與筆記型處理器P6+架構而成,讓具有雙核心的Core 2 Duo、Core 2 Extreme以及Xeon處理器可以在低時脈下擁有高效能,藉此結束Pentium與Celeron產品名稱長達13年的時代,同時統一桌上型與筆記型電腦的產品線名稱,爾後Intel的個人電腦處理器產品將會只有雙核心Core 2 Duo、Core 2 Extreme、Xeon以及單核心Core Solo處理器。Intel依照CPU的電源消耗功率區分為E、T、L、U四個等級:E系列會鎖定在桌上型電腦的市場上,電源消耗功率為50W以上;T系列的電源消耗功率介於24~49W之間,L系列的電源消耗功率為介於15~24W之間,而U系列的電源消耗功率為則會低於14W以下,T、L、U系列均被定位為筆記型電腦、Tablet PC,以及掌上型電腦等市場。

Core 2 Duo上市之後,無論是單核心或雙核心,都會是市場上運作時脈最快的處理器,同時可以達到更省電的目標,當然價格也會是最高的,這考驗著使用者對於Intel品牌的忠誠度,以及Intel新的省電技術是否真有宣稱般的效能。Intel這一役,將關係著是否能夠將原本惡名昭彰的耗電平台轉型為省電平台,讓強效的超靜音電腦成為Core 2 Duo的代名詞,否則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AMD的AM2平台架構繼續叱吒風雲了。

 

 AM2 or me 2?

在AMD的K8 Althon64不斷地在效能上取得領先地位後,著實讓Intel如坐針氈了好一陣子,一直到Core 2 Duo上市之後,整個市場的能量似乎已經有開始轉移的現象。然而在AMD推出筆記型電腦專用的64位元雙核心處理器Turion 64×2以及桌上型雙核心AM2處理器系列之後,雙核心CPU大戰之火已被點燃且是方興未艾。

前一代的Socket 939、754、940架構間的混亂著實讓使用困擾不已,Socket 940的AM2架構的出現後當是自此統一此紊亂局面。另外一個最大的硬體規格變更則是全面支援DDR2規格,雖然整整比競爭對手Intel晚了兩年,但仍舊會讓系統在記憶體方面的運作效能提升不少。從K8以降,AMD就將記憶體介面整合在CPU裡,此舉固然可以跳開與北橋晶片間的傳輸延遲的缺點,提升記憶體匯流排的速度,但相關的硬體限制也會跟著而來,一旦需變動所支援的記憶體規格時,就不單單只是換掉系統晶片而已,連CPU內的記憶體介面規格也需一併更換。至於AMD為何遲至今日才決定開始支援DDR2呢?可能是初期DDR2的生產成本過高,若搭載DDR2會讓整個系統失去成本優勢,也或許是開發技術上的問題讓AMD遲遲不敢導入DDR2記憶體。

AM2架構會繼續延續K8的光環甚至走出屬於自己的路,還是只是個變更支援DDR2記憶體me 2產品?答案應該會取決於DDR2記憶體的市場價格。AMD一直期望他們同等級的產品能夠擺脫定價永遠低於Intel的魔咒,看起來這新一代的AM2處理器頗有機會達成這個目標,只是這樣的成功條件必須取決於產品的穩定性上,因為速度再快再耗電量再低的產品若是不穩定,也是無法順利打下江山的。

 

 IT食物鏈

CPU的發展至今似乎已經到達技術的瓶頸,時脈上的提升已是強弓末弩,除非整體架構做一個革命性的變革,否則也是引不起太大的興趣。於是廠商們便將焦點轉移在耗電量、功率上面,然而事實上低功率、安靜的電腦也是時勢所需。年底微軟的64位元作業系統Vista上市普及之後,搭配64位元的硬體架構訴求應當又將引發一股換機潮,真正印證了所謂硬體帶動軟體發展,軟體強迫硬體升級的循環,而如何掌握住其中的市場機會,就是Intel與AMD必須好好思考的問題了。

 

寫于2007.3.20


後記:結果Vista出來沒引發換機潮,其卡車般的架構拖垮了整個效能,被罵到狗血淋頭,可謂近年來Wintel陣營的一大挫敗。反倒是Windows 7的出現還隱約看得到使用者更換平台的意願。

6 thoughts on “Intel與AMD永無止息的競賽

  1. 我想起來了,那時我原本是在做panel ,後來被叫去做PC系統整合的案子,在那之前想叫我交的報告……暗! 一段不堪回首的歲月

     

    104怎麼了?你有得104嗎?

  2. 好久前的文章拉!現在Intel跟AMD的硝煙似乎沒那麼強了(AMD沒強到跟Intel分庭抗禮)。軟體提昇換機潮也似乎快成空談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Copyright © 2023 Journey Blog Pro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