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來也許有點諷刺,李安的這部相當有名的「飲食男女」居然是我來到美國之後才真正欣賞過。看過之後,感觸良多。
朱家老爸是圓山飯店的大廚,老婆已經去世,三個女兒各有各的個性,老大取代母親的角色,為家為家犧牲奉獻成為她不結婚的最大理由;老二個性倔強,想離家獨立,到後來與朱爸的衝突轉化成為劇情的轉折點;老三年紀輕輕卻未婚生子,也因此造成之後一連串的家庭改變。他們每星期一次的家庭聚餐是之間彼此溝通的重要場合,許多重要的事情都這個時候宣布,而這也是劇情裡一個相當重要的引子。
劇中朱爸為何會失去了味覺?我覺得是朱爸很用心的準備每星期家庭聚餐的佳餚,但是女兒們總認為這聚餐是無聊但卻無法避免的例行公事,久而久之食物的烹調僅是變成了一道手續,失去了原有的意義,也讓他失去了該有的味覺能力。直到後來,朱爸與老二的單獨聚餐當中,因為彼此用心體會、品嚐所做的菜,朱爸的味覺能力便自然地恢復了。這就好像是一種心理上的障礙,真正失去能力的原因不是生理的因素,而是內心所間接造成的。
李安選擇透過中國菜製作的方式,點出現今台灣社會逐漸轉變成開放多元的現象。而劇中後半段的劇情急轉直下,除了帶給觀眾相當的震撼之外,多少也有些暗諷的意味,提醒大家一些既存的觀念以及問題,相互衝突卻又不得不接受。片中老朱說:「中國菜從大陸流傳到台灣,至今已經融入各家精華,變成了個什麼樣,有不大有人在乎。」是的,多元化社會裡,在要求別人接受自己的行為同時,也相對的要認同別人的作法。這就好像有人愛吃肉,有人愛吃菜,酸甜苦辣口味無對錯,只要不妨礙別人,那又有何妨呢?